欢迎光临上海富继电气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小型继电器,凸轮控制器,接近开关,磁力起动器,电机调速器,万能转换开关,电源电涌保护器,船用浮球液位控制器,静态中间继电器,拉绳开关
首页
关于我们
下载中心
品牌专区
技术文章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配线器材
高压电器
船用电器灯具
环保仪器仪表
工控元件
船用仪器仪表
浪涌保护器
汇款信息
品牌专区
产品目录
配线器材
绝缘子
铜接头
线卡
钢钉线卡
|
尼龙扎带
不锈钢扎带
|
普通尼龙扎带
|
缠绕管
高压电器
消谐器
高压熔断器
避雷器
|
高压电器配件
高压带电显示器
|
电磁锁
|
加热器
|
高压柜内照明灯
|
船用电器灯具
船用灯具
船用防爆灯
|
船用灯具电器配件
|
船用手提灯
|
机床工作灯
|
船用投光灯
|
船用白炽灯
|
船用荧光灯
|
航行信号灯
|
船用电器
船用伺服机构
|
船用减震器
|
船用填料函
|
船用控制箱
|
船用断路器
|
船用继电器
|
船用变压器
|
船用通用机械
|
船用无线电及附件
|
船用音响信号
|
船用限位开关
|
船用控制按钮开关
|
船用接插件
|
环保仪器仪表
触摸屏
压力控制器
电动执行器
消歇器
温度传感器
差压开关
变送器
信号隔离器
|
电量变送器
|
压力变送器
|
温度变送器
|
电表
指针式电表
|
数显电表
|
电能表
|
导航普航仪器
传话器和传话管路
|
测深锤
|
量角尺
|
平行尺
|
铜雾钟
|
罗经放大镜
|
船用倾斜仪
|
电笛
|
气笛
|
磁罗经
|
万用表
超高阻仪器
|
电雷管测试仪
|
电阻测量仪
|
电桥
|
兆欧表
|
数字式万用表
|
压力表
远传压力表
|
温度控制仪
指针式温控器
|
蒸馏器
|
数字温控仪
|
木材水分仪
木材水份监测仪
|
减压器
医用减压器
|
船用减压器
|
气瓶减压器
|
氨气减压器
|
工控元件
断路器
电动机断路器
|
模数化插座
|
配电箱
|
家用断路器
|
真空断路器
|
断路器附件
|
磁场断路器
|
直流快速断路器
|
万能断路器
|
漏电断路器
|
塑壳断路器
|
微型断路器
|
接触器
船用接触器
|
真空接触器
|
固态接触器
|
接触器附件
|
可逆接触器
|
切换电容接触器
|
直流接触器
|
交流接触器
|
继电器
晃电继电器
|
**继电器
|
微机保护器
|
电力调整器
|
油流继电器
|
密封继电器
|
计时器
|
光电继电器
|
电子继电器
|
气体继电器
|
极化继电器
|
平衡继电器
|
阻抗继电器
|
零序方向继电器
|
电码继电器
|
周波继电器
|
频率继电器
|
电流相位继电器
|
断相闭锁继电器
|
压力继电器
|
温度继电器
|
双位置继电器
|
接地继电器
|
逆功率继电器
|
差动继电器
|
矿用继电器
|
重合闸继电器
|
低周率继电器
|
监视继电器
|
同步检查继电器
|
功率继电器
|
冲击继电器
|
消声无声节电器
|
气压自动开关
|
直流继电器
|
过流继电器
|
信号继电器
|
漏电继电器
|
继电器座
|
电动机保护器
|
固态继电器
|
电压继电器
|
电流继电器
|
速度继电器
|
中间继电器
|
累时器
|
热过载继电器
|
时控光控开关
|
液位继电器
|
闪烁继电器
|
计数继电器
|
相序继电器
|
正反转控制器
|
时间继电器
|
专攻二用专用继电器
|
大功率继电器
|
工业控制继电器
|
小型电磁继电器
|
船用仪器仪表
工程机械仪表
船用电表
船钟
|
船用电压表
|
船用温度表
|
船用功率表
|
船用频率表
|
交流绝缘电网监测仪
|
船用高阻表
|
船用舵角表
|
船用计时器
|
船用电流表
|
船用同期表
|
船用温度仪表
舰用温度控制器
|
船用耐震压力温度计
|
船用双金属温度计
|
船用压力仪表
船用压力传感器
|
压力表组合板
|
船用压力表
|
船用液位控制器
船用浮筒式液位计
|
高温高压磁浮子液位计
|
船用浮球液位控制器
|
浪涌保护器
其它类浪涌保护器
等电位连接器
|
信号类浪涌保护器
其它信号类浪涌保护器
|
工控控制线路类浪涌保护器
|
无线信号类浪涌保护器
|
通信信号类浪涌保护器
|
广播电视线路类
|
视频监控线路类浪涌保护器
|
网络线路类浪涌保护器
|
电源类浪涌保护器
电源防雷箱
|
三级-电源电涌保护器
|
二级-电源电涌保护器
|
**-电源电涌保护器
|
液压气动
滑块线轨
HSZ重型直线导轨
|
HS轻型直线导轨
|
SZ微型直线导轨
|
电磁离合器
干式电磁离合器
|
湿式电磁离合器
|
电磁铁
制动器
|
牵引电磁铁
|
退磁器
|
电磁换向阀
板式换热器
|
湿式电磁换向阀
|
气缸
车辆用液压缸
|
薄型液压缸
|
电磁阀电控阀
过滤器
|
膨胀阀
|
电磁阀
|
电磁阀线圈
|
三联件
|
二位五通电磁阀
|
二位三通电磁阀
|
二位二通电磁阀
|
控制器
遥控器
工业遥控器
|
起重机控制台
起重机联动台
|
主令控制器
LK5G主令控制器
|
LK22主令控制器
|
XKB主令控制器
|
LK18主令控制器
|
LK17主令控制器
|
DKL16主令控制器
|
LK16主令控制器
|
LK15主令控制器
|
LK14主令控制器
|
LK5主令控制器
|
LK4主令控制器
|
LK1主令控制器
|
凸轮控制器
JK16凸轮控制器
|
KTJ17凸轮控制器
|
KTJ15C凸轮控制器
|
KTJ15B凸轮控制器
|
KTJ15A凸轮控制器
|
KTJ15L凸轮控制器
|
KTJ15凸轮控制器
|
KTJ6凸轮控制器
|
KTJ5凸轮控制器
|
KTJ1凸轮控制器
|
KT14凸轮控制器
|
KT12凸轮控制器
|
KT10凸轮控制器
|
电机驱动
轴承
编码器
电机
小型电机
|
风机
管道风机
|
轴流风机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转差离合器控制装置
转差离合器控制器
|
电机调速器
给料机控制器
|
交流电机调速控制器
|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器
|
力矩电机控制器
|
电磁调速电机控制器
|
变频器
高压变频节电器
|
简易型变频器
|
通用型变频器
|
电力电子
模块
滤波器
分流器
**栅
胶带
电工胶带
|
报警设备
打铃仪
|
警示灯
|
电笛
|
电铃
|
插头插座
航空插头
|
插头
|
排插板
|
整流器
整流器模块
|
散热器
|
刹车整流器
|
端子
导轨
|
接线端子
|
电容器
电力电容
|
补偿控制器
低压无功就地补偿装置
|
无功补偿控制器
|
接线盒连接片
连接片
|
熔断器
温度保险丝
|
载熔件(熔断器手柄)
|
报警熔断器
|
熔断器芯
|
熔断器底座
|
电阻
瓷盘电阻
|
板型电阻
|
线绕电阻器
|
电位器
电位器刻度盘与旋钮
|
碳膜电位器
|
多圈线绕电位器
|
单圈线绕电位器
|
开关电器
液位设备
漏水/漏液检测
|
电极保持器/电极
|
无浮标开关
|
按钮开关指示灯
事故按钮
|
行车开关
|
蜂鸣器
|
按钮盒
|
按钮开关信号灯附件
|
指示灯
|
按钮开关
|
主令开关
|
接近光电开关
光幕开关
|
磁性开关
|
霍尔开关
|
光电开关
|
接近开关
|
微动钮子船型开关
辅助开关
|
波段开关
|
船型开关
|
钮子开关
|
微动开关
|
行程限位脚踏开关
超速开关
|
料流检测器
|
阻旋式料位控制器
|
纵向撕裂开关
|
溜槽堵塞检测器
|
多功能行程限制器
|
打滑检测器
|
两级跑偏开关
|
高度限制器
|
拉绳开关
|
脚踏开关
|
限位开关
|
行程开关
|
转换倒顺组合开关
电焊机开关
|
组合开关
|
倒顺开关
|
万能转换开关
|
隔离负荷开关
铁壳开关
|
户外隔离开关
|
负荷隔离开关
|
刀开关
|
电源电器
不间断电源
蓄电池
调压器
电动接触调压器
|
三相调压器
|
单相调压器
|
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
|
G3系列开关电源
|
NE系列开关电源
|
逆变器
车载交流逆变电源
|
微电脑智能型正弦波逆变器
|
微电脑智能型方波逆变器
|
高可靠全自动逆变器
|
充电器
汽车充电器
|
快速充电器
|
可控硅充电器
|
微电脑智能充电器
|
双电源
塑壳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
微断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
互感器
电抗器
|
电压互感器
|
电流互感器
|
起动器
星三角起动器
|
软起动器
|
电子式起动器
|
手动启动器
|
磁力起动器
|
减压起动器
|
稳压器
UPS不间断电源
|
微电脑无触点稳压器
|
壁挂式全自动交流稳压器
|
高精度全自动单、三相交流稳压器
|
变压器
变阻器
|
低压非晶合金变压器
|
电源变压器
|
自藕变压器
|
三相干式整流变压器
|
电压转换变压器
|
行灯照明变压器
|
整流变压器
|
矿用变压器
|
电力变压器
|
控制变压器
|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201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分析
DQZHAN讯:201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分析
2013年,新能源领域的贸易争端有所缓和,新兴市场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欧洲地区的产业政策出现调整,产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涨跌不一的现象。受此影响,201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的榜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国家分布稳定
2014年 “500强”上榜企业分别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与2013年 “500强”一样。其中,中国(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有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利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能国际集团等163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147家)增加16家,占32.6%,居首位;美国有GE Energy、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Dow Corning Corporation、Bunge Ltd.、First Solar Inc.、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POET LLC、Sunpower Corporation等74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72家)多2家,占14.8%,位居**;德国有Siemens AG、Enercon GmbH、E.ON Kraftwerke GmbH、Nordex SE、Juwi Holding AG等48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58)少10家,占9.6%,位居第三;日本则有Sanyo Electric Co., Ltd.、Sharp Corporation、Toshiba Corporation、Kyocera Corporation、Solar Frontier K.K.等41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37家)多4家,占8.2%,位居第四;韩国有OCI Company Ltd.、SK Group、HYOSUNG Co., Ltd.、KC Green Holdings Co., Ltd.等29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30家)少1家,占5.8%,位居第五;西班牙则有16家,占3.2%,位居第六; 法国14家,占2.8%,位居第七;巴西13家,占2.6%,位居第八;芬兰12家,占2.4%,位居第九;澳大利亚11家,占2.2%,排名第十(见图1)。
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重心东移
与2013 “500强”相比,2014“500强”企业分布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布在3大洲(见图2):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共有245家企业入围榜单,比2013年的230家增加15家,占49%,依旧位居首位;欧洲共有141家企业入围榜单,比2013年的155家减少14家,占28.2%,位居**;北美洲共有81家企业入围榜单,比2013年的79家增加2家,占16.2%,位居第三;大洋洲和南美洲各有16家企业进入榜单;剩余的1家企业则来自非洲。
亚洲入围的企业数的大幅增加与欧洲入围企业数的大幅减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反映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2013年,随着欧美“双反”事件的解决以及中国等亚洲国家促进光伏电站等终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连续出台,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光伏电站、储能等终端产业,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光伏制造企业终于摆脱了2011年以来的阴霾,开始复苏;而终端企业则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片复苏向好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新能源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负”电价等因素的影响,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并调整各自的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政策,这极大的影响了企业投资光伏电站的积极性,德国等国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减少,这对本就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欧洲光伏等制造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企业破产、重组及被并购等现象此起彼伏,很多知名企业不得不退出光伏产业如Bosch Solar等。
与上述现象相一致的是入选企业总营业收入规模的变化。201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亚洲入选企业的总营收额为9219亿元,占“500强”总营收额的33%(见图3),比2013年的8643亿元(占30.5%)增加了576亿元;而2014欧洲入选企业的总营收额为1015亿元,占“500强”总营收额的36%,比2013年的1037亿元(占36.7%)减少了22亿元。
由此可见,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心正逐步的东移,逐步由欧洲向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占主导的地区转移;“500强”榜单的变化也鲜明的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
三、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新兴市场国家奋起直追
从上榜企业规模来看,“500强”企业2013年度营业总收入为28202亿元,比2012年的28301亿元略微减少了99亿元。其中,发达国家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为20183亿元,比2012年的20833亿元减少650亿元(见图4),约占 “500强”营业总收入的71.57%,(见图5),比2012年的73.79%年减少了2.2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总收入为8019亿元,比2012年的7418亿元增加了601亿元,约占“500强”营业总收入的28.43%,比2012年的26.21%增加了2.2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新兴市场国家的“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则正好相反,呈现下降趋势。这也表明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正迎头赶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逐步减小。
2014“500强”排名前十的企业(见表1)依次为GE Energy(美国)、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美国)、Abengoa S.A.(西班牙)、Vestas Wind Systems A/S(丹麦)、Siemens AG(德国)、Sanyo Electric Co., Ltd.(日本)、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 PLC(英国)、Copersucar S.A.(巴西)、Dow Corning Corporation(美国)和Enercon GmbH(德国)。前十的企业中出现了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身影,而不再是由发达国家企业独霸(见表2);由此可见,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减少。
以上两组数据表明: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在新能源产业上发力,产业企业正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企业竞争力迅速增强,开始拉近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甚至并驾齐驱。
四、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
2014“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63家,比去年(147家)增加16家;其中中国大陆企业有140家,中国台湾企业有16家,中国香港企业有7家。中国不仅入选企业数依旧占据**优势,远多于排名**的美国(74家)和排名第三的德国(48家),而且数量大幅增加。
从收入规模看,中国在入选企业增加的同时,总营业收入也增加,达到了535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为32.82(去年为33.18)亿元;而美国虽然入选企业数增加,但是入选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却减少到668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为90.36(去年为97.71)亿元。不管从总营业收入规模还是单体企业规模来说,中国虽然仍大幅低于美国,但是差距正逐步减小。更值得注意的是, 2014“500强”中国企业总营业收入比2013增加了472亿元(见表3),而相反的是,美国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却减少了348亿元,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总体的差距正在减少,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
再者,虽然“500强”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旧没有中国的企业,全部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6家,比去年增加了1家(见表4、表5),而且排位更加靠前。
以上分析表明,虽然中国企业不管是在总体规模、还是单体规模都比美国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中国企业数、规模及排名均呈上升的趋势。这些都表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我们也相信在国家政策、产业环境进一步向好的同时,我们的企业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五、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并购重组加剧
与2013“500强”榜单相比,2014“500强”榜单上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不少行业内知名的、曾经超**的企业从榜单中消失了,其中就包括了:Eco-Energy Inc.(美国)、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Power-One Inc.(美国)、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Bosch Solar Energy AG(德国)、Conergy AG(德国)、Oerlikon Group(瑞士)、Centrosolar Group AG(德国)、S.A.G. Solarstrom AG(德国)。这些曾经业内知名的企业或退出或因为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破产重组、被收购,从新能源产业中消失,成为人们的记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能源网-中国能源报www.cnenergy.org
虽然2013“500强”企业破产重组数并不比2012“500强”企业多,但是,2012“500强”破产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而2013“500强”破产、退出企业则多为行业内知名的大企业,前者的规模和影响力与后者不可同日而语。这也表明了新能源产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只有更优良、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生存并脱颖而出。
六、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多元化经营成为主流
从入选企业数量来看,2014“500强”企业中从事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及开展多元化经营但是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企业(下简称:多元产业企业)共有448家比2013年的459家减少11家,占“500强”的89.6%,比2013年的91.8%减少了2.2个百分点。其中,多元产业企业为169家,比2013年的148家增加21家;太阳能企业167家,比2013年的184家减少了17家;风能企业53家,比2013年的69家减少了16家;生物质能企业59家比2013年的58家增加了1家。而以储能电池为主的其它新能源产业企业为52家,比2013年的41家增加了11家,占“500强”的10.4%,比2013年的8.2%增加了2.2个百分点。
从收入规模来看,“500强”企业中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多元产业企业2013年总营业收入为27040亿元,比2012年的27188亿元减少了148亿元,占总营收的95.88%,比2012年的96.07%减少了0.19个百分点。其中,多元产业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2099亿元(见图5),比2012年的11244亿元增加了855亿元,占42.90%,比2012年的39.73%增加了3.17个百分点;太阳能企业为7631亿元,比2012年的8135亿元减少了504亿元,占总营收的27.06%,比2012年的28.74%减少了1.68个百分点,降幅大大减缓;风能企业为2914亿元,比2012年的3609亿元减少了695亿元,占10.33%,比2012年的12.75%减少了2.42个百分点;生物质能企业为4396亿元,比2012年的4200亿元增加了196亿元,占15.59%,比2012年的14.84%增加了0.75个百分点。而其它以储能电池为主的其他新能源行业企业则为1103亿元,比2012年的1113亿元减少了10亿元,占3.91%,与2012年基本持平(见图6)。
以上分析表明: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旧呈现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电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太阳能产业不管是入选企业数还是总营业收入规模的减少幅度都大幅度降低,整个产业正在复苏;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持续快速增长,企业数和营业收入规模均大幅度增加。在行业调整周期,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寻求更多更稳定的盈利渠道,越来越多有资金(融资渠道)、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光伏电站、风电场和储能等终端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正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主流。
综上所述,受全球经济低迷,产业政策变化不一的影响,2014“500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能源产业加速调整,企业并购重组加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心开始东移,产业全球发展更加均衡;新兴市场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正加速缩小,其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我们相信,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新进入国家和先驱国家产业政策差异的日益明显,新能源产业上述发展态势将更加明显,产业也将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
当光伏电站遇到产业基金
下一篇:
2014****电容器企业
公司简介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企业荣誉
人才招聘
订购指南
订购流程
问题答疑
联系客服
货款支付
支付方式
发票开具
常见问题
业务合作
加入供应商
加入会员
市场宣传
联系我们
物流配送
配送方式
配送周期
验货和签收
Copyright@ 2003-2025
上海富继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2913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