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央企重组潮起:掘金有望重组的央企名单一览

DQZHAN讯:央企重组潮起:掘金有望重组的央企名单一览

随着南北车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央企的整合重组无疑成为了市场*为期待的一环。近几个月资本市场对央企重组题材期望甚高,引发一波又一波的题材爆炒。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自南车北车宣布合并以后,更多央企合并传言四起,包括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 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新的传闻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互相整合。另外钢铁行业也有此类风声。由此可见, 央企整合风在A股市场上再次刮起。


那些业务线主要专注于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的央企,并非这轮央企重组的优选,而已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建、装备、交运等行业,会将成为重组先锋。


然而正如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所指出的,期待大规模的集中整合是不现实的,未来央企的整合必定是谨慎而有选择的推进,市场必将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那么这一轮央企重组中,哪些央企才会入围?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的看法,鉴于此轮央企的重组逻辑在于着重解决的是央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问题,因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央企是首要考虑重组的目标。

在这一考虑下,那些业务线主要专注于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的央企,并非这轮央企重组的优选,已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建、装备、交运等行业,会将成为重组先锋。


重组的逻辑


在纷繁的消息中分析哪些行业或央企可能会进行重组,需要首要考虑其重组逻辑是什么。


管清友认为,李克强总理对本轮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央目前*为重视的央企整合方式为“强强联合”。


从客观上看,这也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和产能输出来化解,而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的高增长。而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为明显。


张文魁则认为,此轮央企重组的用意既然打造能够航行于国际市场的、具有国际竞争水准的央企,且着重解决央企在国际竞争中的问题,则首要考虑的哪些行业和央企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将竞争对手定位于国际巨头而非国内同行的这类公司。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则从六点去分析央企的兼并重组选择,即要考虑到央企的兼并重组是否有利于以下六点需求:一是国力增强,二是国际竞争,三是国际**,四是国家活力,五是国家稳定,六是国资增值。


在这些重组逻辑下,此轮央企重组的推进,实际上拥有非常清晰的逻辑线,并未像目前市场所呈现的那么混乱。


按照管清友的理解,此轮央企重组可能性*大的就是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高附加值、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业内竞争比较需要国家品牌、非生活性领域的行业,将这些行业内的央企按照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

而按照张文魁的看法,目标市场主要在国内而非国际市场的央企重组,基本是不可能的,此轮央企主要集中在那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或已经在国际市场互相打得你死我活的公司,就像此前南北车一样。


重组的概率


按照上文的重组逻辑分,那么哪些央企的重组概率*大?


在管清友看来,亟须“走出去”的**装备[1.47%]领域*可能出现整合。一方面这些领域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为明显,附加值*高,既符合拉动经济增长的初衷,也符合转型升级的方向。其次,中国的**装备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潜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有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我国有更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更适合搞装备制造。其三,这一类企业一般不面向老百姓,社会阻力较小。


按照这一分析,可能推进重组的**装备有船舶领域、电气设备、兵器制造和航天航空,所涉及到的公司如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这两家公司的背景与南北车极为类似,原本就从一家央企拆分而来,双方的业务有高度重合之处,但也有优势互补,前者擅长军船和接单,后者擅长民船和研发。除此以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2.58% 资金 研报]集团也本属一家公司,1999年7月由航天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


管清友认为在亟待产能输出的上游行业重组可能性也较高。首先,国内房地产下行和摒弃大规模刺激的大背景下,建材等上游行业面临去产能和去杠杆的长期压力,只能通过产能输出来解决。其次,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兼并重组是增速换挡之后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必然选择。第三,钢铁、水泥等上游行业企业惨淡经营,除因产能过剩外,与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的过度竞争也有直接关系,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化解产能过剩。因而他推测钢铁和建材行业都或许会有重组发生。


不过李锦对此并不认同。李锦认为,在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背景下,央企应通过强强联合重组,增强国际竞争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本轮央企合并重组的瞄准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对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中的巨头央企同类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反之,暂时不会排到日程上去的。因此,“一带一路”上的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设相关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都可能成为热点。

比如同为铁路基建商的中国中铁[-1.21% 资金 研报]与中国铁建[0.58% 资金 研报]的合并,便在高度预期内。这两家公司业务相似,均覆盖铁路、公路、市政、房地产等,整合后可避免恶性竞争相互压价,损害国家利益。在国际高铁、铁道建设中,二者分别是**和**的承包商,整合后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另外考虑到“走出去”战略中南北车合并在先,高铁动车组输出后需配套的高铁线路建设,也增加了合并的可能性。不过管清友认为与南北车合并稍有不同的是,中国目前生产高铁动车组的只有南车和北车两家,而在国际基建市场中,与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竞争的还有中国交建[4.34% 资金 研报]、中国建筑[2.65% 资金 研报]等大型央企,两家公司合并不能从实质上建立起集中度的相对优势,反而有可能丧失竞争主体的数量优势。再者两家公司内部各工程局业务雷同,为避免内耗,两公司尚处于内部重组阶段,合并难度大。


重组的路径


李锦认为,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升高。因此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央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由内而外地革新以做大做强做优。不过这个时期是有条件的,不是马上就来的。


管清友也提示称央企的整合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如果图一时之快而盲目合并,后患无穷,过往已经有过很多惨痛教训。所以,对中央来说,未来对央企整合必定是谨慎而有选择的推进,坚持“成熟一家,重组一家”的节奏。而对市场来说,相关主题必将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李锦表示,强强联合与兼并重组是有区别的,它仅仅是企业扩张性重组中的一种现象。从方式上来看,央企兼并重组路径预计可以作如下设计:


**条路径是“合并同类”。按业务相近、优势互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比较优势*大化的方向。


**条路径是采取“混合所有制”。国家将列出“负面清单”,涉及国家**的行业,底线需要守住,发挥国有经济在其中的控制作用。除此之外的企业则逐步退出或进行重组。


第三条路径是企业集团内部的纵向集结。纵向联合方式目前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上市公司的整合,二是央企某个行业上下游的整合。


第四条路径是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随着“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企业境外投资新政策的实行,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机遇和并购效率都在进一步提高。

中信系


旗下业务众多银行证券业务有整合空间 央企的整合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焦点。中信集团在境内外有多个上市平台,包括在A股上市的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银行、中信重工、A 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中信证券、H股上市的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国际电讯、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及中信大锰等。


国投系


整合大幕之下2家潜力公司值得关注 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投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时隔2个月后,国投公司就拉开了整合的序幕。 国投系的整合从国投中鲁拉开了帷幕。国投系旗下主要有5家控股上市公司:国投电力、国投新集、国投中鲁、中纺投资、中成股份。


电信系


中国联通接连大涨概念股受资金追捧目前国内的电信行业主要被三家公司垄断,联通、移动和电信。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有联姻迹象,这让资本市场是兴奋不已。虽然,中国联通出面澄清,不过公司股价已经涨了三成以上。


中船系


整合预期仍在坚持“先南后北”原则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预期一直吸引人们的关注。有分 析指出,中船系目前面临全球竞争加剧的威胁,部分资产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会否像南北车一样进行资产整合具有一定想象空间。 中船工业集团是国内十大**集团之一,2014年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35%,高于上市公司的27.6%,集团在华东地区仍有大量上等资产,未来集团国企 改革和资产整合进程值得关注。

招商系


改革之路已开启打造金融地产交运三大板块招商局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总部设于香港。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修船及海洋工程)、金融(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等三大核心产业。


中粮系


改革力度超预期地产业务整合是看点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大悦城地产5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3家A股上市公司。


中粮地产地产整合重点股


中粮地产作为一线房产股,公司拥有土地和资金双重竞争优势,所开发项目未来将集中结算,且项目集中于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珠三角、成都和厦门。东兴证券分 析师郑闵钢指出,公司是一家国内性、综合性的房地产开发上市企业,控股股东中粮集团连续多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列,是国务院核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 业的央企,看好深圳市城市更新以及前海开发建设给公司带来的发展机会。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818号